跳至内容

近日,清华大学公布了优秀毕业论文名单及优秀毕业生表彰名单。计算机系人机交互实验室梁宸(博士)、沈习远(硕士)、丁皆新(硕士)获评清华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沈习远、丁皆新荣获“清华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 梁宸 自我介绍:梁宸,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人机交互实验室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机交互与普适计算,具体的研究领域包括手势交互建模、可穿戴动作感知、多模态融合感知等。他在国际人机交互、普适计算与人工智能顶级会议/期刊CHI、UIST、Ubicomp、ICML、AAAI上发表论文超过1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并两次获得ACM CHI最佳论文提名奖。他将于2024年7月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算媒体艺术学域(CMA)担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指导老师:史元春 获奖名称: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毕业论…

2024.07.05

2024年5月18日,在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举办的“柔性电子技术与应用创新论坛”上,史元春教授发表了题为“高原环境的非侵入健康检测”的大会特邀报告,介绍了清华大学与青海大学在高原健康检测技术与应用上的联合创新成果。 报告中,史元春首先介绍青海大学在高原四地建设和高原健康等产业的绿色算力平台及其规划,并重点围绕高原低氧损伤带来的高原人民健康问题,指出急需开展早期预警、持续监测和高效防治三位一体的高原低氧损伤预警与防治系统的研究与建设。在技术创新方面,史元春介绍了清华大学与青海大学的合作创新成果,以智能手机为平台研发的系列端智能健康检测技术,无需额外硬件,仅利用智能手机内置的传感器,便可以实现轻便易用的生理指征感知与高原疾病筛查。此外,她还展示了名为“高原智卫”的微信小程序,该自研程序集成了大语…

2024.05.19

2024年5月11日-16日,CHI 2024在夏威夷召开,清华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5篇论文被收录。 CHI(The ACM 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是人机交互领域顶级国际会议之一,长期以来被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为A类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由ACM主办,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并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是人机交互顶尖学者每年一度的学术盛宴。 本文将介绍五篇论文成果。其中,MouseRing荣获了Honorable Mention Award,这项研究通过构建动作感知的物理约束,显著提高了循环神经网络在预测手指位置方面的精确度,从而实现在任意物理平面上的手指滑动输入,逼近触控板的操作体验。 另外四篇论文均围绕大模型展开,…

2024.05.15

2023 年 5 月 20日,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柔性电子技术与应用创新论坛在苏州召开,史元春教授做题为《人机物三元融合时代的人机交互技术》的大会主旨报告。 柔性电子技术与应用创新论坛(2023)由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主办,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承办,苏州大学江苏省先进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与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协办。本次论坛围绕:柔性光电器件与柔性显示、柔性能源电子材料与器件、柔性可穿戴智能材料与传感器、柔性类脑与神 经拟态器件、柔性二维材料与器件、本征柔性与结构柔性电子材料、纤维与纺织电子学、生物电子学与面向健康医疗的柔性电子技术、柔性印刷电子技术与柔性 电子集成制造技术、电子皮肤与面向智能机器人的柔性电子技术、人机交互—— 脑机接口与元宇宙、可植入柔性电子等十二个…

2023.05.21

清华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研究成果“Enabling Voice-Accompanying Hand-to-Face Gesture Recognition with Cross-Device Sensing”于2023年4月获得CCFA类国际会议CHI 2023荣誉论文奖。 语音交互是耳机、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上的一种自然、全时的交互方式。受限于语音中模态信息的隐含性和自然语言理解技术,语音交互中的模态控制(例如唤醒状态)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用户需重复唤醒词以主动切换模态或目标设备,这给交互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伴随语音的面部手势(VAHF, Voice-Accompanying Hand-to-Face Gesture)作为平行输入信道增强传统语音交互的可能性。我们…

2023.04.28

清华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研究成果“ConeSpeech: Exploring Directional Speech Interaction for Multi-Person Remote Communication in Virtual Reality”于2023年3月29日获得CCF A类国际会议IEEE VR 2023最佳论文提名奖。 远程通信对于不同地点的人们之间的高效协作至关重要。本论文介绍了ConeSpeech,这是一种基于虚拟现实(VR)的多用户远程通信技术,它使用户能够有选择地与目标听众交谈,而不会分散旁观者的注意力。使用ConeSpeech,用户看着目标听众,只有在该方向的锥形区域中,听众才能听到语音。这种方式减轻了对周围无关人员的干扰并避免了偷听。支持三个特色功能,定向语音传…

2023.03.31

2022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在近日正式公布,由清华大学兴军亮研究员和艾海舟教授牵头和参与完成的项目—“无约束人像目标智能感知与理解”,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在图像视频中分析与人相关的人像视觉目标(如人脸、人体、人群等)的位置、大小、属性、身份等信息是过去几十年内计算机视觉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次获奖项目开展无约束条件下人像目标智能感知理解基础理论方法方面的自主研发工作,发现了全视角变换空间下人像目标的多视角旋转不变性以及人脸表观和形状之间关联关系的约束不变性,提出了有效解耦复杂要素耦合空间的人像多属性知识挖掘与分析创新理论方法,解决了人脸感知理解系列应用中的多属性融合感知、局部全局信息关联、复杂遮挡交互处理等核心难题,形成了人像目标智能感知…

2023.03.20

2022年11月20日,CCTV新闻直播间报道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人机交互实验室研发的一项可以覆盖所有手机APP扫码功能的交互技术:通过拍两下手机上沿实现所有扫码功能。 “比如去付款、去认识新的朋友、扫健康码等等,做一个拍手机的动作,手机就可以自动识别二维码,直接将对应的应用调出来。” ————史元春教授 “拍拍扫码”是实验室研制的自然人机交互操作系统NUIX(中文名“灵犀”)的转化案例。NUIX是以自然人机交互性能为优化目标构建起的操作系统,有着近二十年的关键技术研发历史。NUIX通过交互资源虚拟化、交互任务和用户建模技术,实现自然交互界面的性能优化,使用户输入表达更加自然而高效,“拍拍扫码”就是将手机中所有APP的扫码功能统一为手拍两下手机上沿动作触发,通过对环境中二维码的识别自动确定交互…

2022.11.21

祝贺人机交互实验室古裔正同学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杨昊华同学获得优秀硕士论文,张奚宇星同学获得优秀本科论文。 |论文题目:手指触摸运动控制模型与高效触摸交互方法 |作者:古裔正 |摘要及研究价值:论文提出手指触摸运动控制模型,从手指触摸动作中提取本质特征,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创新触摸交互方法:提出了高准确低延迟的泛在表面触摸检测方法;提出了高可用性的泛在触摸手势识别和文本输入方法;提出了多指触摸交互中的高效防误触方法。研究将将触摸这种可用性极强的人机交互方式拓展至触摸屏之外的泛在表面(非数字的桌面、墙面、人体等),对于AR/VR等下一代智能交互场景的交互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意义。 |攻读博士期间成果: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IMWUT、UIST、CHI等国际会议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

2022.07.01

毕业季来临,您正在为查找论文中错别字感到烦恼吗?是不是发现为自己文章找错别字特别困难?是不是担心错别字影响论文和毕业? 爱校对(原清辞校对) 智能校对工具来了 ! 清华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此前推出“清辞校对”, 通过预训练语言模型和深度学习,让大数据和算力来帮您校对文字。今年,我们对系统界面、文档支持能力和纠错算法进行了优化更新,引入了实验室在智能文本输入领域的最新成果。系统不仅能查错,还能识别不规范的表达,是您的写作小帮手! 1 多类错误内容检测 支持常见字词错误、成语错误、日期错误、多字、少字、重复、叠词、同音、近音、标点符号错误等多种错误类型的检测。 2 语料库实时更新 使用新闻、文学、学术等十多个领域的数百亿字中文数据做训练,且在不断更…

20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