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News
近期,清华人机交互实验室团队发表了一篇题为《Prompt2Task: Automating UI Tasks on Smartphones from Textual Prompt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发表于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Human Interaction(TOCHI)。此研究提出了一个自然语言驱动的任务自动化系统Prompt2Task,通过动态知识库构建与渐进式用户介入机制,成功实现零代码任务自动化,显著提高了自动化任务的成功率。这项研究成果为UI任务自动化的实现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并在教程创建、智能助手、客户服务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 LLM时代下的智能手机AI Agent 随着大语言模型(LLM)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AI Agen…
2025年3月15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面向混合智能的自然人机交互软硬件系统”北京站走访交流活动成功举行。在项目办公室的组织下,项目组8家单位共30余名骨干共同走访了在京的两个项目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简称:计算所)和启元实验室。 项目组走访交流活动合影 上午,项目组成员首先参观了计算所展厅,了解了计算所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进展。郭崎研究员对项目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在计算所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在软硬件方面与项目组深度融合,更好地支持项目工作,实现自然人机交互软硬件系统的关键技术突破。随后,赵永威副研究员详细介绍了计算所在高能效芯片方面的研究基础,并希望结合具体人机交互场景,进一步提高智能芯片能效、支持感算和交互设备的研制。 郭崎研究员致辞 赵永威副研究员介绍课题研究基础 …
2025年3月14日,清华大学在北京组织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计算与新兴软件”重点专项“面向混合智能的自然人机交互软硬件系统”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项目负责人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史元春教授,该项目由清华大学牵头,联合西北工业大学、启元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浙江大学、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赛美特信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家单位共同承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管理团队、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项目顾问专家及项目组40余人参加了会议,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系主任薛巍教授主持了会议。 启动会现场 会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丁莹副处长致辞,介绍了当今新形势下国家对重大科研项目管理要求方面的变化和总体要求,…
2025年2月1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面向混合智能的自然人机交互软硬件系统”首站走访交流活动在深圳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深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与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两家项目参与单位协助组织,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启元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开鸿”)、浙江大学、深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机器人研究院”)、赛美特信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家单位共35名骨干成员齐聚深圳,通过实地走访与技术研讨,共探人机交互领域的前沿创新与协同发展。 深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交流合影 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交流合影 作为国家科技战略的核心项目之一,“面向混合智能的自然人机交互软硬件系统”项目聚焦自然人机…
近日,由校工会、教务处、人事处联合举办的清华大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暨第二届管理岗位青年教职工职业能力竞赛结果揭晓。计算机系副研究员王运涛荣获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工科组一等奖。 王运涛,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研究员、研工组组长,研究方向为自然人机交互,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8次荣获最佳论文奖等会议奖项,多项技术成果落地应用,担任CCF人机交互专委秘书长、IMWUT副编辑等学术职务。曾获2022年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科技成果奖、2019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
人机交互实验室参赛作品“基于手机摄像头的移动心率监测应用”获2024年泛在智能感知技术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 脉搏波及心率监测是现代医疗和健康管理中至关重要的技术,本作品通过手机拍摄人脸视频的方式实现对心血管相关生理信号如脉搏波和心率等参数的普适测量,服务日常健康监测和远程医疗诊断。团队联合华盛顿大学、青海大学等单位,集成过往研究工作(数据集MMPD[1],工具箱rPPG-ToolBox[2],高效算法Spiking-PhysFormer[3],高原场景Summit Vitals[4]),将算法离线部署到手机端测,提升了远程视频生理监测的普适便捷性、边际鲁棒性和端测高效性,在多个数据集中实现接近医疗水平的心率估计。 参考文献: [1]Jiankai Tang, Kequan Chen, Yun…
清华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研究成果“Leveraging Large Language Models for Generating Mobile Sensing Strategies in Human Behavior Modeling”获得Ubicomp/ISWC 2024 Workshop Best Paper Award(最佳论文奖)。 论文题目:Leveraging Large Language Models for Generating Mobile Sensing Strategies in Human Behavior Modeling 论文摘要:Mobile sens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generating digital traces t…
2024年8月,清华大学王运涛副研究员入选“CCF人机交互专委会青年科技激励计划”,梁宸博士入选“CCF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 为了激励中国人机交互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科学、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做出创新性成果,调动相关领域青年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创新和进步,CCF人机交互专委于今年首次启动“CCF人机交互专委会青年科技激励计划”、“CCF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评选工作。 经过报名、评审、公示,在第二十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 The 20th Joint Conference on Harmonious Human Machine Environment(HHME)大会上对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2024年8月,史元春教授获得首届CCF普适计算专委杰出贡献人物。 为了激励中国计算机领域的研究人员投身于普适计算的研究,解决该领域面临的关键挑战和科学问题,推动技术发展与研究创新,CCF普适计算专委会于今年首次启动杰出贡献人物的评选工作。 该奖旨在表彰在普适计算专委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奖励那些在普适计算领域理论、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出显著贡献,获得同行的广泛认可,并对行业或社会产生显著效益的杰出人物。 史元春教授近年来专注于人机交互、普适计算和人机混合智能等方向研究,在智能交互领域做出了创新性、系统性的成果。她提出交互意图推理、交互路径优化、交互式学习等智能交互原理,相关技术大规模产业应用,曾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论文成果跃居国际计算机学科排名CSRankings普适计算与人机…
8月19日-21日,第二十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 The Joint Conference on Harmonious Human Machine Environment(HHME)在山西太原举行。史元春教授荣获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卓越贡献奖。 HHME卓越贡献奖,每十年表彰一次,旨在表彰在人机环境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个人,涵盖人机交互、普适计算、可穿戴技术等前沿方向,奖励那些通过创新研究和技术实践推动学科发展的先锋者。获奖者不仅在理论创新方面具有突出表现,还对技术应用和普及产生了深远影响,HHME卓越贡献奖同时也是对他们在提升学术会议影响力和推动学术交流方面所作贡献的高度认可。 史元春教授在人机交互与普适计算领域,创新了交互意图推理、交互路径优化、人机混合智能等原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