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News
近日,由校工会、教务处、人事处联合举办的清华大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暨第二届管理岗位青年教职工职业能力竞赛结果揭晓。计算机系副研究员王运涛荣获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工科组一等奖。 王运涛,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研究员、研工组组长,研究方向为自然人机交互,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8次荣获最佳论文奖等会议奖项,多项技术成果落地应用,担任CCF人机交互专委秘书长、IMWUT副编辑等学术职务。曾获2022年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科技成果奖、2019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
人机交互实验室参赛作品“基于手机摄像头的移动心率监测应用”获2024年泛在智能感知技术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 脉搏波及心率监测是现代医疗和健康管理中至关重要的技术,本作品通过手机拍摄人脸视频的方式实现对心血管相关生理信号如脉搏波和心率等参数的普适测量,服务日常健康监测和远程医疗诊断。团队联合华盛顿大学、青海大学等单位,集成过往研究工作(数据集MMPD[1],工具箱rPPG-ToolBox[2],高效算法Spiking-PhysFormer[3],高原场景Summit Vitals[4]),将算法离线部署到手机端测,提升了远程视频生理监测的普适便捷性、边际鲁棒性和端测高效性,在多个数据集中实现接近医疗水平的心率估计。 参考文献: [1]Jiankai Tang, Kequan Chen, Yun…
清华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研究成果“Leveraging Large Language Models for Generating Mobile Sensing Strategies in Human Behavior Modeling”获得Ubicomp/ISWC 2024 Workshop Best Paper Award(最佳论文奖)。 论文题目:Leveraging Large Language Models for Generating Mobile Sensing Strategies in Human Behavior Modeling 论文摘要:Mobile sens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generating digital traces t…
2024年8月,清华大学王运涛副研究员入选“CCF人机交互专委会青年科技激励计划”,梁宸博士入选“CCF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 为了激励中国人机交互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科学、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做出创新性成果,调动相关领域青年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创新和进步,CCF人机交互专委于今年首次启动“CCF人机交互专委会青年科技激励计划”、“CCF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评选工作。 经过报名、评审、公示,在第二十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 The 20th Joint Conference on Harmonious Human Machine Environment(HHME)大会上对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2024年8月,史元春教授获得首届CCF普适计算专委杰出贡献人物。 为了激励中国计算机领域的研究人员投身于普适计算的研究,解决该领域面临的关键挑战和科学问题,推动技术发展与研究创新,CCF普适计算专委会于今年首次启动杰出贡献人物的评选工作。 该奖旨在表彰在普适计算专委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奖励那些在普适计算领域理论、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出显著贡献,获得同行的广泛认可,并对行业或社会产生显著效益的杰出人物。 史元春教授近年来专注于人机交互、普适计算和人机混合智能等方向研究,在智能交互领域做出了创新性、系统性的成果。她提出交互意图推理、交互路径优化、交互式学习等智能交互原理,相关技术大规模产业应用,曾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论文成果跃居国际计算机学科排名CSRankings普适计算与人机…
8月19日-21日,第二十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 The Joint Conference on Harmonious Human Machine Environment(HHME)在山西太原举行。史元春教授荣获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卓越贡献奖。 HHME卓越贡献奖,每十年表彰一次,旨在表彰在人机环境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个人,涵盖人机交互、普适计算、可穿戴技术等前沿方向,奖励那些通过创新研究和技术实践推动学科发展的先锋者。获奖者不仅在理论创新方面具有突出表现,还对技术应用和普及产生了深远影响,HHME卓越贡献奖同时也是对他们在提升学术会议影响力和推动学术交流方面所作贡献的高度认可。 史元春教授在人机交互与普适计算领域,创新了交互意图推理、交互路径优化、人机混合智能等原理、方法…
近日,清华大学公布了优秀毕业论文名单及优秀毕业生表彰名单。计算机系人机交互实验室梁宸(博士)、沈习远(硕士)、丁皆新(硕士)获评清华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沈习远、丁皆新荣获“清华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 梁宸 自我介绍:梁宸,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人机交互实验室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机交互与普适计算,具体的研究领域包括手势交互建模、可穿戴动作感知、多模态融合感知等。他在国际人机交互、普适计算与人工智能顶级会议/期刊CHI、UIST、Ubicomp、ICML、AAAI上发表论文超过1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并两次获得ACM CHI最佳论文提名奖。他将于2024年7月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算媒体艺术学域(CMA)担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指导老师:史元春 获奖名称: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毕业论…
2024年5月18日,在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举办的“柔性电子技术与应用创新论坛”上,史元春教授发表了题为“高原环境的非侵入健康检测”的大会特邀报告,介绍了清华大学与青海大学在高原健康检测技术与应用上的联合创新成果。 报告中,史元春首先介绍青海大学在高原四地建设和高原健康等产业的绿色算力平台及其规划,并重点围绕高原低氧损伤带来的高原人民健康问题,指出急需开展早期预警、持续监测和高效防治三位一体的高原低氧损伤预警与防治系统的研究与建设。在技术创新方面,史元春介绍了清华大学与青海大学的合作创新成果,以智能手机为平台研发的系列端智能健康检测技术,无需额外硬件,仅利用智能手机内置的传感器,便可以实现轻便易用的生理指征感知与高原疾病筛查。此外,她还展示了名为“高原智卫”的微信小程序,该自研程序集成了大语…
2024年5月11日-16日,CHI 2024在夏威夷召开,清华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5篇论文被收录。 CHI(The ACM 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是人机交互领域顶级国际会议之一,长期以来被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为A类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由ACM主办,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并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是人机交互顶尖学者每年一度的学术盛宴。 本文将介绍五篇论文成果。其中,MouseRing荣获了Honorable Mention Award,这项研究通过构建动作感知的物理约束,显著提高了循环神经网络在预测手指位置方面的精确度,从而实现在任意物理平面上的手指滑动输入,逼近触控板的操作体验。 另外四篇论文均围绕大模型展开,…
2023 年 5 月 20日,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柔性电子技术与应用创新论坛在苏州召开,史元春教授做题为《人机物三元融合时代的人机交互技术》的大会主旨报告。 柔性电子技术与应用创新论坛(2023)由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主办,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承办,苏州大学江苏省先进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与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协办。本次论坛围绕:柔性光电器件与柔性显示、柔性能源电子材料与器件、柔性可穿戴智能材料与传感器、柔性类脑与神 经拟态器件、柔性二维材料与器件、本征柔性与结构柔性电子材料、纤维与纺织电子学、生物电子学与面向健康医疗的柔性电子技术、柔性印刷电子技术与柔性 电子集成制造技术、电子皮肤与面向智能机器人的柔性电子技术、人机交互—— 脑机接口与元宇宙、可植入柔性电子等十二个…